将食物做成红黄色调,最好还是选用天然食物原料的颜色,这样才具有增加食欲的作用。如果为了增加食欲,而选用各种人工合成的色素,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。
不但食物的颜色对食欲有影响,进餐的环境色彩也是同样。必要时,可以将你的餐厅布置成暖色调,哪怕是更换一盏温暖色调的灯也行。但千万不能用黄绿色的灯,不信你可以试试。同样是一盘菜,在暖色调的灯光下让你垂涎欲滴;而换成绿色的灯光时,你会感到污秽不堪,立刻没了食欲。
最能促进营养素消化吸收的烹调方法是煮、煨、炖、焖、蒸对于胃肠道功能欠佳的人来说,除了要注意菜肴的色和味,烹调方法的选择更加重要。原则是采用的烹调方法要更有利于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,因此应多选择煮、煨、炖、焖、蒸等烹调方法,而避免采用炸、煎、烤、熏等方法。
煮、煨、炖、焖、蒸等烹调方法的特点是:烹调的时间比较长,用火的温度不太高,并且用水作为烹调时传热的媒介。在这种情况下,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、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都会随着加热的过程而逐步产生部分分解,从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,并溶解到汤液中去,不但增加了汤液的浓度,并且使汤液带有各种原料的特有鲜味,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。
例如炖鸡汤时,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,鸡肉中的大分子蛋白出现了部分分解,分解产物是小分子蛋白胨或氨基酸。氨基酸可以不需要人体消化而直接被吸收,蛋白胨的消化过程比大分子蛋白质要简单得多,这样就增加了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;不仅如此,鸡汤中还含有一些小分子的含氮物质,这些物质有较强的鲜味,因此,鸡汤不但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,味道也很鲜美。鸡肉经过长时间炖煨后,提高了消化吸收率,这是由于具有鲜味的氨基酸、含氮物质大多进入了汤里,鸡肉的鲜味反而不浓了。
煮稀饭也是同样,大米经过较长时间的小火加热后,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了部分分解,其产物是只含有5~8个葡萄糖的糊精,糊精进入人体后,只需要简单地消化,就能被人体吸收。